最近,一个被网暴的女孩跳楼自杀的新闻席卷互联网,让人唏嘘不已。这本来是个温暖的故事,因上海疫情形式严峻,一住在虹口的女子无法去给住在青浦的父亲做饭,便求助外卖员余先生给父亲送饭。由于交通管制,27公里的路,余先生走了近4个小时。为了表示感谢,该女子给他微信、支付宝转账,都被拒绝。最后,就给他冲了200元话费。有网友获悉此事,被孝顺的姑娘,热心的快递员所感动,于是发了微博,宣传正能量。可是事件发展出乎意料,网友们更多关注点竟然放在200元上,阴阳怪气地攻击该女子给的酬金太少,一开始她还做出回复,解释家庭经济状况,可是不论她这么解释,随着舆论的发酵,恶意评论越来越多,最后她可能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轻生。这让我想起了年初寻亲的刘学洲,本是一个善良阳光的大男孩儿,可是施暴者的网络攻击,让他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三亚的海边。
如今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可是网络暴力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犹如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当某一个人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为自己正名,却没有让网络暴力停止,那些键盘侠就像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每个生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时娱乐的对象,这个走了他们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网络暴力是什么呢?它是指当一类舆论事件发生后,某些网民发表在网络上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的言论,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和精神上压力。当他们承受不了时,悲剧就发生了······,选择死亡或许可以逃避一切,却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反而只在亲人心中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疤。对那些拿起道德大棒,占据制高点征讨他者,肆意进行污名化,支配网络暴力施暴者来说,他们得到的惩罚只不过是封号,“法不责众”,法律对这一类匿名的行为似乎都束手无策。他日,这些施暴者重新注册个新号,继续在网络上毫无顾忌的口吐莲花,他们不会换位思考,不会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积累了不满和怨气,就要到网络上去发泄。
据报道,一些网络平台已设计开启“防暴模式”,或加强敏感词的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和专家也提出要强化网络实名制,并对商业“水军”重拳出击。这是一则好消息,但面对网暴,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我们应该做到的是相信自己,不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要为了一群愚昧无知的人以命相博,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轻言放弃!
诚然,我们只是旁观者,无法感受当事人痛苦的心理历程,也许压死骆驼的就是那一根稻草。在这个打字不负责的时代,每个在公众平台露面的人,都不要去随意揣测别人的是是非非。也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言论只是轻踩一下,但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拒绝网暴,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功能,更需要的是提升全民道德网络素质。每个网民都应以冷静而理智的心态去看待舆论事件,从我做起,对不了解的人或事,怀有一丝善意,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让网络语言成为和煦的春风,而不是杀人不见血的刀,还网络空间一片清净。
上一条:爱人
下一条:矢志不渝跟党走 敬业争先逐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