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集宁老虎山,郁郁葱茏,山风和着历史的余温拂过山巅。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唐包铁路兴和西站至十八台站扩能工程铺轨项目部党支部联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住房建设指挥部党总支部、中铁四局一公司唐包铁路兴和西站至十八台站扩能工程铺轨项目部党总支部的40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身穿白色衬衫、别着党徽,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一场“红色虎山铸初心,唐包筑路觅红迹”联合党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革命先烈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一、寻迹虎山——在硝烟记忆中叩问初心:
老虎山,是集宁战役的重要战场遗址。山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脚下的集宁战役纪念馆内,泛黄的作战地图、磨破的军鞋、斑驳的钢枪,无声诉说着1946年那场“为了人民解放”的浴血奋战。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位书记带领全体党员重温誓词。誓言铿锵,与山风共鸣,入党积极分子晋思洋的眼眶微微发红:“站在这里,突然读懂了‘牺牲’二字的重量,先辈们用生命守护信仰,我们更该用行动践行初心。”
走进纪念馆,一组“支前担架队”的展陈引发热议:补丁摞补丁的粗布担架、磨得发亮的麻绳、沾着泥土的布鞋,还原了当年群众“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碗米做军粮”的支前场景。“以前总觉得‘初心’是抽象概念,今天看到这些实物,才明白初心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朴素选择。”入党积极分子张敏诚在留言簿上写道,“修铁路也一样,我们铺的每一根轨、架的每一座桥,都是为了让群众的生活更便捷,这就是我们的‘支前’。”
二、筑路思源——将红色动能注入施工一线:
唐包铁路兴和西站至十八台站扩能工程,是蒙西煤炭外运通道的关键节点,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晋陕蒙地区能源运输效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当前,项目正处于“百日攻坚”关键决胜期,面对高温天气、封锁施工频繁等挑战,如何将红色教育转化为攻坚动力?活动现场给出了答案。
在老虎山观景台,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工程研讨”同步进行。党员们围坐在一起,望着山脚下正在推进的铺轨施工现场,你一言我一语:“集宁战役中,战士们‘人在阵地在’;我们修铁路,也要‘节点必保’!”站改队队长何博率先发言。技术负责人陈小勇接过话头:“纪念馆里的战士们能把‘小米加步枪’变成克敌利器,我们也能把‘难题清单’变成‘攻坚方案’!”
讨论现场,党员们主动认领“党员责任区”:技术组负责优化轨道精调工艺,将误差从毫米级向微米级突破;安全组牵头排查高风险作业点,制定“一患一策”整改清单;青年突击队立下“每日多铺80米”的军令状,用“加速度”回应“急难险重”。“红色教育不是‘虚功’,是看得见的‘实劲’。”参观完毕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今天在虎山‘充电’,明天回工地‘放电’。”
三、初心长效——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血脉:
“这次活动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常态化’起点。”活动尾声,项目部公布了“红色教育+生产攻坚”长效机制:在工地设立“党员先锋岗”,公示党员在进度、质量、安全中的具体贡献。
“先辈们用热血铺就了民族复兴的‘精神铁轨’,我们要用汗水筑就服务国家战略的‘钢铁动脉’,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传承。”青年党员张弘裕在活动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此时,山脚下的铺轨机已轰鸣声再起,党员先锋岗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与老虎山巅的纪念碑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