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靠眼力吃饭的行当,不仅仅是看东西的眼力,还有看人的眼力。交易讲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觉得值就买。东西好坏都是自己选的,也没有退货的道理。
每个周日早晨,合肥花冲公园古玩市场内摆满了瓷器、铜器、玉器……,来自各地的、各种口音的摊主稳坐在琳琅满目的宝物间,藏友来往穿梭,在勇气与眼力的较量中或惊喜或失落。各种欢呼与哀叹的情绪交替,给花冲公园平添了几分独特的市井生气。
零零散散的铜钱,唐宋元明清的都有。一元一枚,能挑出真的就是本事。至于有没有真的就不知道了。
琳琅满目的各种铜器银器,谁又知道孰真孰假。
看字面,这应该是康熙皇帝的圣旨。
据说是1882年产的欧米茄古董表,如果是真的话这表已有130年历史了。
这只怀表也是欧米茄,1775年产,比上一只更早,距今已有237年。神奇的是还能正常使用。
一位老大爷藏友用放大镜仔细地鉴别真假,一坐就是半小时之久。最后摇摇头默默地走开了。
右边的罐子只要120元,左边的那块碎片却开价400,据来自山东摊主介绍,如果这个碎片的罐子是完好的话,至少值数十万。在我看来却没什么区别,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吧。
藏友大多岁数较大,有很深厚的阅历。这对锣开价200块,说是清朝物件。老大爷笑笑对摊主附耳几句后,立刻价格自降了一半。
最不起眼的一根木头,介绍说是金丝楠木,每立方米要好几万。
做工很精致的佛像,和摊主聊天后得知是赝品,70元钱就卖。
古玩市场像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最大的行规就是一般不打假、不三包。行话讲:没有受骗的,只有看走眼的。“名利场恶善不分考世人,古玩圈真假难辨考买家”,这就是古玩市场的真实写照。
上一条:《创意摄影三:音符》杨谦摄
下一条:《竹韵》吴怀球、杨谦摄